关闭

用户登录

欢迎访问 农民工法制网

登录     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农民工天地

乡村振兴 | 养殖海鸭 致富路上“顶嘎嘎”

时间:2025-07-11 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:佚名

  近日,记者走进港口区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海鸭养殖场,看到毛色鲜亮的海鸭成群结队地在鱼塘嬉戏觅食,合作社负责人沈名燕正忙着撒玉米。顷刻间,数千只鸭子扇动着翅膀蜂拥而至,争抢着进食。

1

  港口区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10月,位于港口区王府街道沙港社区洲新组。2020年5月,该合作社挂牌成立港口区就业扶贫车间,现有养殖基地180多亩,其中养鸭大棚2500多平方米,海水养殖鱼塘约150亩,是一家从事鱼鸭养殖的专业合作社。现有员工20多名,包括10名饲养技术人员,3名生饲料养殖技术研发人员和3名销售业务骨干。

  为提升海鸭品质,合作社采用生态放养模式,海鸭以玉米、谷子为主要饲料,并推行“鱼鸭混养”的生态养殖方式,让鸭子在鱼塘中捕食小鱼虾。得益于这种绿色养殖方式,海鸭脂肪少、肉质紧实、口感鲜美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经过140天左右的科学养殖,海鸭即可出栏。

  “目前,我们出栏的一批海鸭已被周边的企业工厂预订一空,消费者对我们的海鸭十分认可。”沈名燕自豪地说道。

  该合作社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企业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实行“六统一”管理,即统一供苗、统一供料、统一技术培训、统一回收、统一宰杀、统一冷链配送,确保海鸭品质稳定、供应充足。

  目前,合作社年出栏海鸭超5万羽,今年收入预计达300万元,并带动周边10户农户发展海鸭家庭养殖,预计年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。为进一步扩大规模,合作社正积极动员更多农户加入海鸭养殖产业。

  沈名燕表示,未来合作社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,整合闲置虾塘、蓄水塘及荒山岭,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300亩,海鸭生态养殖面积增至4.5万平方米。同时,通过“土地入股+技术入股”模式,优化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,帮助农民增强市场竞争力,实现稳定增收,共同走上致富路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农民工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
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 

农民工法制网 nmgfz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京ICP备14049160号-9

 联系电话:010-56019387、010-80440269、010-69945235
监督电话:18516948318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 qgsndy@163.com 客服QQ : 2909421493 通联QQ : 213552413